找到相关内容52篇,用时1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则佛教故事:“魔女诱僧”与剑桥学派的“语言”

    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只有保持心灵的明净,才能像如来佛祖那样开“天眼”,而不受各种妖魔鬼怪所制造出来的幻象的迷惑,才能辨别“真假善恶”(如“真”“假”美猴王)。这种“认识论”的理想不仅存在于东方,而且...你进一步的努力修行,得以达到‘非非想天’,也不过只能做到女人柔软的肌肤靠着自己的身体,就像抱着冰雪;美女娇媚的姿态呈现在眼前,就像见到的是灰尘而已,还是不能摆脱色相。如果您的心灵达到了‘四禅天’,则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3874719.html
  •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

    他有一种强烈的洗心革面的愿望,他是自己的灵魂的严厉审判者,是自己的欲望的无情拷问者,他的一生,始终在对自己的肉体和心灵进行永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。 【忠告】 修养需要很强的自律意识 曾国藩入了翰林之后,又将自己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“国藩”,即暗寓“为国藩篱”之意。并做五句箴言以自砺: ★ 立志。立下远大的志向 ★ 居敬。时刻不要放纵自己 ★ 主静。保持心灵的平静 ★ 谨言。说话要谨慎 ★ 有恒。有恒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075735.html
  • 浅解“弥勒菩萨偈”中的人生哲理

    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,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,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、甚至为名利而生存。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,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。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,却永远追寻不到,到头...声。故曰:上离其道,下失其事。”其意是说心对于人体,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;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,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。如果心能保持正常,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;如果心里充满着...

    圆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7335990227.html
  • 不道德的隐性杀人

    信仰,有各自要遵行的法则,健康有健康的因果,除了“业力”的作用外,在今生要有健康的身体,就应常保持心灵的愉快,并注意营养的摄取和搭配,以及要有适当的运动,并常注意及实行有关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。  ...,身处多变的人生,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力量,以达心灵的宁静和真正的解脱。   因此,真正的信仰,是建筑在——体认这一心灵可以获得真实解脱的深信上,而不是建筑在——相信感应可以完全救渡我们的肤浅信仰上...

    无垢净光 著

    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021451699.html
  • 八世间法

    永远保持心灵的镇静和平衡,   对一切善恶不示憎恶和喜好。”   佛陀如是说。   当与世间之法相会之时,阿罗汉的心从未波动。  在利与衰,誉与毁,称与讥,乐与苦中,愿我们永葆平常镇静之心。 ...不是损失。当有些人难以承受亏损时,常常导致精神崩溃,有时甚至自杀。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,人们应该表现出道德勇气,保持心态平衡。在与生活相抗争中,每一个人都有曲折的起伏。一个人应特别准备好吃亏,这样,...

    佚名

    |觉悟|世间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802026395.html
  • 布施定律和催眠互换现象

    布施时保持心灵的平衡,以尊重我 所施出的礼物的真正价值。这些礼物不仅是我们自身的反映,也是我们生活经验的外在体现。 对你来说也同样如此。你施出的每一件对受施者来说具有特定意义和价值的礼物,都实际上是...分享我认为最恰当层次的价值观念。我每天都如此分享,一次一人。我与我的商务策划伙伴分享,也与我的电子邮件列表上的接收者分享。 对我来说,这种分享如同魔力,它毫不费力的进行着,转变着我的心灵,并替代了...

    Mike Litman

    |财富|布施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1/0633467958.html
  • 法眼宗精神简论

    生死的现实生活中来;汲取《维摩经》不二法门的超越情怀,来消除分别名相,保持心灵的宁静;汲取《楞伽经》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主张,引发禅修者的悟境;汲取《华严经》法界圆融的理论,熔铸法眼宗的融合的、现实的...   所列举的十种弊病是:   第一“自己心地未明,妄为人师”。参学的根本,原本在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根本觉悟,但一些人却“滞句寻言,还落常断”,“丛林虽入,懒慕参求,纵成留心,不择宗匠”,“但知急务住持...

    刘元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141457.html
  • 杨歧宗禅诗研究

    。参禅者应处处提撕,时时悟道,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禅的慧命。面对五光十色的现象界,要保持心灵的宁静,存在而超越。离此他求,即是背离精神故园。回转向外寻觅之心,即能归家稳坐。此种宗风,形成了杨歧宗立处皆真、...本来是佛》)法演偈云:  白云相送出山来,满眼红尘拨不开。莫谓城中无好事,一尘一刹一楼台。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21)  自古以来,成千上万的出家人为了躲避万丈红尘,步入万仞深山,不遗余力地拂却心灵的尘埃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650906.html
  • 雅与俗:台湾佛理散文一瞥

    挑剔环境而忘了人与境间的调整,也别只是执著心的觉受而忘了去认识环境。”   关注现实人生的另一个焦点,就是如何在喧嚣嘈杂、支离破碎、机械单一的工业文明的阴影中保持心灵的安定与人格的圆融。20...散文创作在基调上贯穿着人间佛教的人世精神,一扫传统的厌世情绪,倡扬充分地享受人生,如林清玄在阐述自己之所以写作菩提系列散文的因缘时,指出自己:“与许许多多的佛教徒接触,发现许多人不仅未因学佛迈入心灵平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853255.html
  • 丛话禅门五宗:法眼宗的精神

    不二法门的超越情怀,来消除分别名相,保持心灵的宁静;汲取《楞伽经》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的主张,引发禅修者的悟境;汲取《华严经》法界圆融的理论,熔铸法眼宗的融合的、现实的精神气度。 j 实际上,延寿《宗镜录...  第一“自己心地未明,妄为人师”。参学的根本,原本在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根本觉悟,但一些人却“滞句寻言,还落常断”,“丛林虽入,懒慕参求,纵成留心,不择宗匠”,“但知急务住持,滥称知识,且贵虚名”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4056315.html